被封杀的文章:疫苗,打还是不打?
疫苗,打还是不打?
原创:悉尼哲嘉 首发于【哲嘉视野】公众号后被大量转发,几小时后被封杀。
随着感染和死亡数字的攀升,政府的封城和警告,媒体吓人的渲染,每天与冷冰冰的感染数字和死亡数面对面,人们的恐惧不断攀升。很多人已经打了第一针疫苗。不少一直观望的人改主意了,一直不想打疫苗的开始犹豫了,当然,还有依然坚定的钉子户,也有人打过疫苗暗暗后悔了,不想再打第三针 。
一些人陷入对不同疫苗的比较和技术性的讨论中。我以为,这些不是看了几篇文章便真成专家了,就把这些专业讨论留给专家和自以为是专家的朋友们。
但有一点,专家的意见并不一致。赞成疫苗的就不说了,政府和媒体已说的太多,信息铺天盖地。倒是反对的声音,值得注意。因为身家性命的事,兼听则明,马虎不得。其中,对诺奖得主病毒专家谈论疫苗的意见,自然应该重点关注。
在法国纪录片“Hold-Up”中,享誉世界的病毒学家吕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对新冠疫苗有一段爆炸性的言论。这位在病毒领域处领军地位的顶级科学家,因发现艾滋病毒,而荣获2018年诺贝尔医学奖。
吕克.蒙塔尼耶2008年接受诺贝尔奖
好不容易找到这个视频,是老先生回答记者问题的片段,法语对话,英文字幕,没有一个字的中文。可即便如此,也照样通不过微信平台的审查,只得截屏给大家。
同时被下架的还有两个视频:澳洲参议院谈强制疫苗的视频,和ICU护士谈突破性感染的视频 。显然,质疑疫苗的声音都被过滤,连英文的也在其列。而这个现象恰恰在某种意义上反证了内容的价值。
这位诺奖得主在采访中说 “如果我们查看 WHO曲线,自 1 月接种疫苗以来,感染和死亡曲线急剧上升,尤其是年轻人,因血栓导致死亡。”
当被问及冠状病毒的大规模疫苗群体接种时是否昂贵,蒙塔尼耶回答 “并不昂贵,但却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是一个科学错误,也是一个医疗错误,一个无法接受的错误,历史将证明这点,因为正是疫苗接种会导致病毒突变。”
“疫苗导致抗体,那么病毒怎么办?要么死去,要么另谋出路,新病毒突变是疫苗接种的一个后果和产物。”
他进一步分析说:“如果看各国曲线,它们是相同的,死亡曲线追着疫苗接种曲线,我一直在密切关注这个。我在针对注射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人做相关实验,我将给你看那些对疫苗产生抗体的病毒突变。”
当记者问:”我们该在大瘟疫下接种疫苗吗?” 他回答:“这是不可思议的(unthinkable )。”
蒙塔尼耶教授还说:“他们在沉默...... 很多人知道这些,流行病专家们知道这些。”
“因病毒产生的抗体使得感染性更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ADE)。这意味着抗体有利于某种感染,从抗体附着在病毒上那一刻起,它就有了受体,刺破病毒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因为它们与抗体有关。很明显,新变异是由对抗体介导的疫苗的选择所产生的。”
诺奖得主的这段被油管封杀的视频只有短短的2分18秒,要点是:
1、大规模群体接种疫苗是个巨大的错误
2、疫苗会导致病毒变异
3、疫苗会引发ADE(抗体依赖性增强)
4、大瘟疫下接种疫苗是无可思议的
5、很多专家在沉默
而关于他的这次对话的文字报道,更令人心惊。教授在研究了疫苗所含的成分和作用后,得出结论,“对那些打了疫苗的人,没希望也没可能治愈”,也没机会成为长期幸存者。”这些说法有些耸人听闻,又没有见到视频佐证,笔者也对老先生是否说过这样的话存疑。
有意思的是,当笔者网搜这段视频时,出现在谷歌中的大多是辟谣的消息。这段视频之难找、之稀少,不由得让人怀疑这视频是被封杀后硕果仅存的漏网之鱼。谷歌、推特和油管之类的大平台,封杀美国大选舞弊之类的他们不喜欢的信息,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而针对这个视频的辟谣信息则更有意思。原视频中本没有“打疫苗者会在2年内死去”这样的表述和意思,不然这么劲爆的说法,不可能不出现在这段视频里。而“打疫苗2年会死”这块狗皮膏药,不知怎么就被贴在本来真实的消息上,狗尾续貂了。其结果是,辟谣者就堂而皇之地,对接种了谣言的真实消息大辟其谣,并大肆删除了。
当然,对于蒙塔尼耶教授的说法,美国CDC并不同意。官方的说法是:没有发现新冠疫苗导致疫苗突变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表明疫苗导致ADE。作为外行,对这些专业问题,最多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但兼听则明,让子弹飞一阵,总是明智的选择。
毕竟,在疫情初期,CDC曾以“没有人传人”而阻止川普封锁国境,也曾上演阻止和压制医生用羟氯喹治疗新冠,自伤公信力,让人有理由怀疑他们的决定和说辞。网上也疯传着关于福奇撒谎的种种消息,而福奇回答议员质问时的表现,也实在令人生疑。
并且,在逻辑上,“没发现证据”不等于“证据不存在”,中间缺失的是“发现”。那么,对于疫苗是否导致变种?疫苗是否导致ADE?有人相信CDC,有人觉得见仁见智,还有悬念。
耐人寻味的是,蒙塔尼耶教授却既没出来辟谣支持官方的说法,也没有进一步亮出病毒变异由疫苗造成的案例,除了在另一次采访中表明他的“良知”使得他自己不打疫苗外,他就像他在视频中所说的“他们”和“那些流行病专家”一样,“沉默”了。
笔者认真看了这段注有“RAIR" 的视频,确认视频本身是真实的。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诺奖得主所说的,决不会是信口开河,更不会是空穴来风。
此外,对疫苗发出警告的专家和医生,还大有人在。比如mRNA疫苗发明者罗伯特.马龙(Robert Malone)博士,6 月 14 日在推特发出一条贴文说:“万一未来某天证明了伊维菌素可以安全地控制疫情,也证明 mRNA 疫苗有重大安全问题时,社会大众是否还能对公共卫生与美国政府保持信心?”随后他又在油管(Youtube)上发布一段视频,说他和妻子都曾非常信任并注射了莫德纳的 mRNA疫苗,但现在后悔了。在这次访谈中,他还披露了这一个信息:生产疫苗的大制药公司和美国政府监管部门都没想到,mRNA疫苗进入人体内后,修改了的细胞刺突蛋白,会从注射部位的手臂肌肉中移动,并传播到身体其他部位而造成伤害。马龙博士认为,具体情况需要长期追踪,可能要到下一代才能有准确数据。对骨髓和淋巴系统的影响,可能体现在引起体内之前潜伏病毒的再次活跃、免疫系统疾病或白血病爆发。
这位病毒学家说疫苗可能出现的未知副作用包括:性生殖风险、额外的自身免疫疾病,和各种形式的疾病增强。此外,疫苗会使人们更容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重新激活潜伏病毒感染和相关疾病,比如带状疱疹。他还指出目前的疫苗,可能仅提供 180 天的保护窗口——以色列的科学证据支持疫苗明显缺乏持久性。而辉瑞、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其他国家也证实了这点。
他还在推文中说:“关于疫苗增强感染/疾病/复制:1)ADE是很多可能机制之一。2)不存在证据并不证明(ADE和病毒逃逸)不存在。3)疫苗突破性感染有些奇怪。4)FDA和福奇都对这种风险表示怀疑。5)制药公司并没研究这个。
在接受《美国思想领袖》(American Thought Leaders)专访时,他又表示,以色列的论文显示,确诊后的人体自然免疫,比疫苗提供的免疫能力好的多。也有证据表明,与疫苗所提供的免疫力相比,从先前感染所获得的自然免疫力要高了“6到20倍”。
对于一些国家施打第三剂疫苗,马龙博士则表示,疫苗不是打越多就越好。他说“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你打更多剂量或更频繁地打疫苗,或是超出基础剂量的追加施打,实际上会抑制免疫反应,身体会进入"高带耐受"状态,免疫反应会下降。他也警告我们应准备应对 “逃逸突变病毒”。
这位世界领军的病毒疫苗专家,极富良知。他的推文,专业、详实,信息量爆棚。感兴趣朋友不妨关注他的推特账号以获取第一手的、真正可靠且非政治化的信息。他的推特号可搜索:“Robert W Malone”,或“Robert W Malone,MD @RWMaloneMD”。
与此同时,各种突破性死亡病例(也就是完成完全疫苗注射后仍然感染并死亡的病例)纷纷涌出。笔者在电报群里,看到大量疫苗副作用、甚至死亡病例的视频,虽然无法断定为真,是很难认定为假。前文提及的没能通过平台审查的视频就是一例。视频里的ICU护士说:“上周就有三例完全接种死亡的案例,......,打了疫苗感染的更重”,“媒体造谣说假话.....",这与官方报道相反。
有人说,这是阴谋论啊。可问题是,大肆批判阴谋论的主流媒体自己也造谣,并且被抓个正着。文末附有深度文章来揭示和分析主流媒体的这种变化。但为什么有人会将阴谋说成阴谋论,不妨听听澳洲参议院议员罗伯茨的一段话,这段话的视频也无法通过审查。
他在视频中说:“我们被告知应对新冠病毒,疫苗是唯一方案,这不是真的。存在替代补充疗法,伊维菌素是其中之一。这款老药在过去的60年里,有37亿剂使用量,有足够多的安全记录。去年一年,伊维菌素在印度一些州、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被成功用于新冠感染的防治和治疗。有超过40多篇医学科学论文论述伊维菌素的成功疗效。”
“可为什么澳大利亚今年禁止用这款安全的老药治疗新冠病毒感染,不禁令人怀疑,是否大型制药公司存在垄断和利益冲突,并正在操控政府。比如,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拥有油管(YouTube),而油管禁止了任何仅仅是提到伊维菌素作为新冠病毒可能治疗方案的视频。他们甚至封杀了我的一个视频,而我是澳大利亚参议员。”
他继续说“要点来了!谷歌母公司拥有疫苗技术公司(Vaccitech)12%的股份,而正是这家公司制造了阿斯康利,这难道不是利益冲突吗?我接到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医药管理局(TGA)的一封威胁信,只因为我公开讨论伊维菌素。我是这样看这件事的,我是合法当选的国会议员,正在履行法律赋予我的职责,与您分享准确数据和信息。”
“禁止辩论,隐瞒数据,正是一种操控手段,其背后的原因总是制造恐惧。那些谎言连篇的大型制药公司,是否害怕失去其数千亿美元的利润?政府是否在害怕承认他们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
“我与制药商或伊维菌素制药公司与疫苗研制公司没有任何财务或其他关系,我所关心的是确保民众福祉,恢复国家经济健康和安全。这是为什么必须要有替代补充性治疗方案,我们手头有最有力的证据表明,伊维菌素是这样的方案,应该放开限制,确保供应。否则,政府的双手将沾满鲜血。”
不得不为这位议员点赞!即便在澳大利亚,发出这样的声音也需要勇气。他是在触动获得药业巨头和其利益共同体的奶酪。如果没有这样的声音,在政府和媒体一面倒的声音中,我们就真的别无选择,只有乖乖打疫苗一条路了。
阴谋论是否是阴谋,确实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见仁见智,但这类问题的答案,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资讯,更取决于你愿意相信什么,当所见不同,所信不同时,谁也无法说服谁,这就是我们目前正经历的,不同人的价值观的巨大撕裂。
关于疫苗,还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眼下的所有新冠疫苗,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长期临床实验。这意味着,任何对长期效果的解释和承诺都是缺乏根据的。那么,所有疫苗注射者事实上都是长期实验的参与者。而实验者有知情权和自决权,这是人的基本人权,也是文明的底线。对新冠疫苗的利弊和风险,应该允许公开透明的讨论,应该允许不同的声音发出来。
不经信息透明、言论自由、证据公开的科学辩论,而把一场科学讨论政治化,轻易判定为阴谋论是极其危险的!这会使可能给人类造成灭顶之灾的高科技可能带来的反人类后果无法避免。在反对的声音被封杀,宣传的声音铺天盖地时,人类会群体走向遭难而不自知。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有权决定自己是否接种疫苗。任何实验,都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在这个意义上,打不打疫苗是每个人的一场豪赌,赌注是自己的性命。不只是赌眼下的生命,也在赌我们若干年的安危,而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条命,谁也输不起!性命攸关,知情权和自决权,都是必须的!神圣不可侵犯!“我的身体我作主”,这是天赋人权,该被完全尊重,这才合情合理。以群体免疫的借口来做道德绑架,是不道德的!
还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没打疫苗的,可以继续观望。如果足够幸运没被感染,或可等来更安全、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而打了疫苗的,却无法回到未曾接种疫苗的身体状态。要知道,身体对来自体外的重大干扰所产生的变化,很可能是不可逆转的。
再有,个体的情况各有不同,比如有人对感冒病毒都严重过敏,更遑论新冠疫苗了。疫苗是来帮免疫力大练兵的,但前提是不能帮倒忙。对于人体而言,这类练兵就是一场小型战争,而有些人的身体有已知或未知的隐患,本身已是风雨飘摇,经不住风吹雨打了,在这种情况下接种疫苗,大概率会有问题,轻则伤身,重则送命。而以现在人类对病毒和疫苗不足够的认知,一旦出现问题, 是否由疫苗引起,恐怕并不容易,更遑论治愈了,而这正是前文中诺奖得主蒙塔尼耶教授在那段视频中所警告的。
另外,个人的生活、工作状态不同,对疫苗的需求不同,可以做到的防护也不在一个水平上。有的人不得不出行和频繁接触他人,感染新冠的风险更高,急需疫苗保护。而有的人则可偏安一隅,染病风险较低,也能更好地隔离防护。因此,每个人应依据自身的情况,倾听内心的声音,在知情的情况下,做自己的选择。
现有疫苗并不能防止感染和传播病毒。没打疫苗并不一定携带病毒,而打了疫苗的也不一定没有携带病毒。没打疫苗的也可能已有抗体,所以,以疫苗护照来限制没打疫苗的人的自由既不合情,也是不合法。以这样的借口,限制没打疫苗的人的自由,是一种新形式的公开歧视,很容易演成政府暴政。这才是世界上那么多人冒着染病的风险,做出种种努力,来反抗疫苗强制和疫苗护照所可能带来的疫苗暴政的根本原因。我们在防止被病毒感染的同时,也必须警惕和防止以疫情和疫苗为借口,对个人权利的过度侵犯。
我并不反对疫苗,但反对在不知道长期效果的情况下,强制或强迫注射实验性疫苗,反对压制疫苗副作用的真实信息,反对禁止伊维菌素,反对禁止医生为病人开具伊维菌素、羟氯奎等处方的权力,更反对政府借推行疫苗,歧视不打疫苗的公民,剥夺他们的自由或侵犯任何人的正当权利。
我建议所有人尽量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开放地倾听不同的声音,不管是选择打疫苗还是选择观望,都尊重其他人的选择。您怎么看?欢迎留言。
北明文章和视频链接:
文字鏈接:
北明 | 我们不知道我们不知道
B 站視頻:
美国主流媒体怎么了?(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vK411379x)
油管視頻:美国主流媒体怎么了?(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EDTzZmphJM)
Comments
Post a Comment